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专题>市统计局专栏>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数据及解读>统计分析>统计分析
加快恢复 隐忧犹存——1-2月份运城规上服务业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24-04-23 10:02

  今年以来,bwin登录注册规模以上服务业(以下简称“规上服务业”)受交通运输主导行业运行趋势影响,总体发展持续走低,由于疫情带来的冲击依然存在,重点行业复苏步伐缓慢。

  一、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情况

  1-2月份,全市规上服务业呈下降趋势,受主导行业及龙头企业影响,服务业经济复苏步履艰难。从收入来看,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3%,低于全省增速4.1个百分点。

  (一)分行业门类看,十大门类“五升五降”

  从行业门类看,房地产业(除房地产开发经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五个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增长1.6%、35.5%、10.7%、6.4%、6.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五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20.1%、10.1%、4.5%、14.1%、27.3%。其中,营业收入占比前三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都呈负增长。

  (二)利润总额滑落至负增长区间

  从经营效益看,全市规上服务业利润总额呈现明显的下滑态势,1-2月份,实现利润总额3124.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6%,较上年年底回落20.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盈利,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1.5%、3.4%。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亏损面缩小。从盈利能力来看,1-2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盈利增加或持平的企业占比为33.3%,较去年年底回落1.2个百分点。

  (三)职工薪酬良性增长

  1-2月份,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同比增长4.5%。十个门类中,除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外,九个行业应付职工薪酬实现增长。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1.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9.2%,房地产业同比增长0.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4.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长11.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43.0%,教育同比增长75.5%,卫生和社会工作同比增长2.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应付职工薪酬同比增长33.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应付职工薪酬同比下降9.9%,降幅比2023年扩大6.1个百分点。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整体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有限

  运城规上服务业在库企业个数虽多,但总体规模不大,龙头企业集中在少数行业,行业增速受单个企业波动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不足,不利于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企业贡献情况来看,1-2月份,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中,营业收入上亿元的企业10家,占规上服务业企业个数的比重仅为3.3%,实现营业收入占规上服务业总营业收入比重达52.5%,大企业发展波动会直接影响全市服务业运行趋势,抗风险能力不强,1-2月份运城交通运输业营、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呈现负增长主要原因就是受少数大型企业运行趋势的影响,缺少中间企业发挥过渡稳定作用。

  (二)行业分布不均衡,结构仍需优化

  从行业企业数量来看,达到20家及以上的仅有2个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达10家的有5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均未超过10家。目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数最多的行业门类,企业数和营业收入占全市规上服务业的比重分别是46.2%、46.3%,传统服务业仍占据主导地位,新兴服务业占比偏小,结构尚需调整优化。

  (三)区域分化持续加大,发展水平不均衡

  从区域分布来看,地区发展水平还不均衡。在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中,盐湖区由于中心城区发展优势,企业单位数占运城总量的25.1%,营业收入占全市的43.0%;永济市、河津市及运城开发区产业发展部规上服务业企业单位数共85家,占全市总量的28.1%,营业收入占35.7%;万荣县、闻喜县、平陆县等规上服务业企业数均未超过15家,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最高与最低县相差87.2个百分点。

  三、加快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相关政策落实,助力服务业提质增效

  贯彻落实山西省和bwin登录注册服务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新发展机遇,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关注企业生产经营恢复难点,联合部门综合分析,持续推进扶持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继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激发新经济活力,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培育优势产业,促进全市服务业质量更高、结构更优、效益更好。

  (二)抓好达标企业入库,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企业数量多,行业分布均衡,运营稳定,整个市场才能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对推动全市经济恢复发展才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各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协同推进服务业企业的达标筛查和入库工作,及时发现运营较好企业,动态监测发展状况,确保达标企业及时入库入统,增加规上服务业企业数量。着力培育一批新企业,增强内生动力,努力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

  (三)重视发挥区域优势,实现全域共兴发展

  根据县级区域优势、产业优势,深度挖掘符合当地发展的特色服务业项目,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创先机,借助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知名度,重点培育出具备行业领头效应的示范性企业。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优势,差异化做好区域服务业产业布局,有效发挥县域服务业张力和全市服务业合力,实现全域共兴发展。并及时总结并推广好的发展模式,激励企业勇于创新,推动周边衍生产业形成规模,进一步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